武则天留下的书法残纸,再现真实的晋唐笔法,原来世人都练错了!
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意外发现,其中数万卷手稿真迹大白天下。这些“遗书”内容包罗万象,涵盖文学、语言学、天文历算、儒释道文化等等。而对于书法界来说,这更是一座“桃花源”,很多失传已久的笔法终于得以重现。
图片
我们都知道,写字贵在有“古意”,贵在有“魏晋法度”,但是魏晋传世作品数量太少,墨迹更是几乎没有,后人通过拓本、摹本来学始终是“隔着一层纱”。而“敦煌遗书”涵盖汉末至宋代历朝书法真迹,为我们展现了笔法的传承和演变,价值极高,令世人大开眼界。
图片
但另一方面,“敦煌遗书”也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,那些官方抄经生和书法名家的作品才真正值得我们细细研究和临摹。而有一件作品,被国内外学者誉为“敦煌书法中的'兰亭序’”,它就是《武则天书法残纸》。
图片
此作于1908年被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买走,至今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,文物编号为3687.此作纵48.5厘米、横53.5厘米,现存文字12行、100余字,左半部分以北朝“写经体”书就,字径大小约1.5厘米,右半部分字径约3厘米,风格不一。
图片
有学者认为这件作品出自武则天之手,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宫廷书法家的作品,但有一点毋庸置疑,此作水平极高,而且再现了真实的晋唐笔法。启功盛赞:“结体精严,点画飞动,有血有肉,转侧照人……笔毫使转,墨痕浓淡,一一可按。”另外,这件残纸中还有几个武则天自创的汉字,比如“星”写作“〇”、“地”写作“埊”等。
图片
这幅字的书风与李邕、赵孟頫的字极为相似,也可看出笔法的传承。另一方面,也能看出后人学习魏晋笔法错在哪里。其一,用笔过于单调,很多人认为晋唐笔法一讲究潇洒,二讲究严谨,因此行书、楷书越写越单调,一些一波三折、提按衄挫的处理渐渐被忽视。
图片
我们看此作中的“外”字,先空中取势,再顺锋起笔,入纸后接着按压、调锋,笔画苍劲而不失婀娜,再裹锋而行,骨肉匀称,笔力的轻重、笔画的粗细均有对比,写捺点的时候行笔到中截处还有调锋、提按的变化。
图片
再看左边部分的写经体,通篇篆籀笔法,行笔似锥画沙,朴实高古,与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《争座位帖》笔风类似。全卷书写得极为细腻,法度极为丰富。其二,后人学晋唐笔法得之妍美,失之苍劲,导致字越来越虚飘俗媚,这幅字每一笔似有千钧之力,不刻意追求绞转连带。
图片
赵孟頫曾说:“昔得古刻数行,认真学之便可名世”,如果我们能将此作临摹通透,便能与晋唐笔法正脉衔接了。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热点资讯
- 华西医院连续3年承办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肝
- 从小众游戏到“精神桃源”,两周年的它
- 财经聚焦|三大指数继续上行 我国经济总
- 神工股份:3月27日召开业绩说明会,汇添
- 宁夏中卫进京推介文旅资源 邀北京市民打
- 中国女留学生亲历曼谷地震:公寓墙面裂
- 黑色西装裤霸榜整个春天!简约飒爽时髦
- 12位学科带头人受聘 青岛市市立医院莱西
- 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更高,为何劝你尽量
- 中国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成功救出一名女